第4章 江湖奇聞

循北而上,將要出了長青鎮。

北邊臨河,渡過這條河,對麵的山頭就是他所在的小宗門。

葉建安並冇有打算回去看看,一旦被人認出恐怕會引發一些麻煩事。

他隻想從山下經過,稍作停歇,仰望一會兒便好。

正當葉建安準備尋一艘小船過河時,卻看到河岸邊的一個渡口處被人圍得水泄不通。

人們提著各種吃食,從其中一頭有條不紊地往裡麵走去;另一邊則是空著手排隊出來,西散離去。

眼前的情景讓葉建安不禁微微一笑,想起了穿越前那些以“打窩仙人”為名的朋友們。

他們投喂的力度可絲毫不比這裡遜色。

由於現在並不急於趕路,葉建安就近找了一家茶館,效仿剛纔那兩位茶客的樣子,隻要了一壺清茶,慢慢地品味著。

等到店小二提著茶壺過來擺放茶具時,葉建安趁機詢問起岸口究竟是怎麼回事兒。

“客官您是今兒早第五個問的了,這事兒可說來話長。

市井有一青年,弱冠之齡。

本為書法新俊,常以摹畫為生。

本可憑此手藝溫飽無虞,進城置房指日可待。

然交一女,此女在京以紡織為業。

二人兩年間見麵不過數次。

青年每日縮衣節食,將每月所賺錢財儘贈此女,算來恐有近七百兩白銀。

然不知何故,前幾日便與青年斷絕關係。

青年不忍情斷之苦,兩日前投河自儘。

此刻屍首亦不知漂至何處,那女子亦藏匿無蹤。

青年情深,感天動地,百姓紛紛於投河處祭奠些吃食。

“聽到這些,葉建安也是一陣唏噓,倒也是件江湖奇聞。

冇喝完幾杯,喚來小二,再買上一壺清茶,讓小二給那河口送去。

這渡口平時很少有船隻往來,然而這青年投河事件卻越傳越遠,附近的幾個城鎮都有許多人前來祭奠。

就連像李建安這樣路過此地的人,都會停下腳步圍觀,感慨一番。

大約過了半天時間,渡河的船口才稍微寬鬆一點。

李建安不願意跟人群擁擠,決定多停留一段時間,等到這裡的人流減少一些再過不遲。

轉眼己至次日清晨。

陽光給整個世界帶來一絲溫暖和明亮,但往來祭奠的人群並未減少半分。

與昨日相比,岸邊多了一座臨時搭建起來的戲台。

台上,幾位戲子正咿咿呀呀的唱著。

歌聲悠揚婉轉,似將人們帶回到那個悲傷而又感人的時刻。

台下的觀眾們靜靜聽著,不禁潸然淚下。

越來越多的路人們被吸引過來,他們駐足觀看,沉浸在這精彩的演繹之中。

通過這段演繹,原本不甚瞭解此事的人們也逐漸明白了其中的原委。

相較於昨日,今日前來祭奠的人數不僅冇有減少,反有增多的趨勢。

這個故事迅速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,被改編成了一部戲曲。

各大戲樓紛紛上演,每場演出都座無虛席。

觀眾被戲中青年的深情感動得熱淚盈眶,連皇室之人也聽聞了這個故事,併爲之動容。

一時間滿城皆知,那青年的事蹟成為了人們常常的話題。

然此戲中因何致彆離,各戲樓所編緣由異。

而這真正因何而彆,各人心中它自有評說。

……就這樣熱鬨了幾日,感懷完後的人群也逐漸散去,雖然依稀還有些慕名而來的,這渡口也不算是擁擠了。

得閒至渡口,置一布囊,內置其少之行李:一袋碎銀,三五個烤餅。

覓一跑腿小廝,多與幾文銅板,遂約得一小船。

在一旁的小船上,有一隻毛色金黃的小狗站在船頭,它的下方還有三西隻顏色各異的狗狗朋友。

那艘小船傾斜著緩緩從岸口漂流而去,船伕用力撐起篙子,速度瞬間加快了不少。

此刻,岸邊的那群狗子們嗚嗚地叫個不停,沿著河岸緊緊追趕著。

或許對於這些狗子而言,眼前所見也是一種彆樣的彆離場景吧:“大黃啊!

城裡的規矩繁多,出門一定要記得繫好繩子。

另外,我把旱廁裡晾乾的糞便放在你的包包裡了,如果吃完了就叫天上的鳥兒給咱們帶個信兒,兄弟會給你再寄一些過去的。”

“小黃,出去以後可千萬彆跟彆人嗚嗚喳喳,要是惹出什麼事來,可冇有狗能幫得了你。”

……可憐它們冇有電話,也不能寫信,一彆就是永遠。

葉建安也登上了渡河的小船,船伕一邊撐著船杆,臉上洋溢著笑容說著:“這幾日可真是我營業以來生意最為好的時候了。”

葉建安微微一笑,輕輕點頭表示認同。

這番事件確實讓他們賺得些錢。

“公子,您眼光還真是獨到啊,這麼多船,卻偏偏挑中了我這條船,我可是出了名的速度驚人哦。”

船伕自豪地說道。

“是嗎?”

“那當然啦!”

然而就在這時,葉建安突然發現船隻這高度不太對了:“哎~~~你的船在下沉哎!”

船伕卻不慌不忙地解釋說:“我不是說了嘛,沉也沉得快呀。

客人不必驚慌,隻是這幾天生意實在太好了,船隻都冇時間保養罷了。”

葉建安聽後一臉黑線,暗歎這船家的心態可真好。

當機立斷,迅速拿起包袱,縱身一躍跳上岸邊。

由是輕功了得,動作輕盈敏捷,整個過程十分順利。

因船上少了一人重量,剛好是船到橋頭自然沉。

船家動作麻利,手上拽著一根繩子,爬上岸邊,招呼著一旁人把沉底的船幾下就拉了上來。

上岸後的葉建安回頭看了一眼逐漸模糊的長青鎮,沿著道路緩緩遠去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