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康二年玄武大陸東南側,有一國名曰大金,金境內,京城西北百裡有一湖,蜿蜒曲折,俯瞰狀如龍,首向東南,尾垂西北。
與京城呼應,似民間舞龍奪珠。
相傳金帝丹奕以武立國,京都位於東海以西三百裡定安城。
開國數月,北狄來犯,金帝禦駕親征,短短數月,大敗敵軍,回京途中忽覺饑渴飲之湖水稱甘,甚慰。
然問侍從,此湖何名,侍答:“名曰龍湖”又問:“何故”答“傳聞約三百年前此山中百姓在此拾柴,忽見飛來一龍墜於此地,而後其身融碧水,骨化為橋,鱗沉為石,角立成林,鬚生為藤,龍湖之名就此得來。”
“此湖既在大金境內,不如改叫金龍湖吧。
金龍往西二三裡,有山其名曰清雲,遠觀山高百餘丈,近見石梯蜿蜒上。
山腳小溪連金龍,山峰高聳入雲中。
山腰坐落清雲寺,隻見方丈不見僧。
二月春來一片綠,一個和尚下山去。
砍柴打水好愜意,忽聞林中孩童泣,撂斧棄擔尋聲去,驚見繈褓被遺棄,心生憐憫把孩庇,取名林見容易記。
相依為命二十載,少年天生愛自在,丈曰林見劣要改,打水砍柴種蔬菜,不可懈怠要勤快。
一日門前掃落葉,坐觀梧桐惑漸生,趕忙進門尋方丈,為何歲月竟匆匆,丈答萬物皆有靈,心無雜念方可清,生老病死不可逆,心存善念莫貪名。
林見聞言竟開智,回言弟子心己明。
方丈見其惑己解,傳其功法清心訣,囑咐徒兒若師斃,汝可自行離寺去。
農曆七月西日晴,少年砍柴回寺中,齋齊喚師起床食,三聲不見師傅聞,慌赴師臥床前寂,輕晃方知師圓寂。
翌年,林見清掃寺院後於師墓前三叩頭後拜彆清雲,徒步下山。
下山途中飲水時,抬頭忽見一漁夫,身披蓑衣戴鬥笠,撐船垂釣金龍上,船頭放濁酒,船尾放魚簍。
見喚之,“老人家,你可知那京城往何處走啊”漁夫道“從這條橋上過去,一首向東南方向走,需五日可到。
小和尚,此去百裡,路途艱險,你可準備錢糧?”
“多謝老伯指路,錢糧夠用”“且慢,我這裡有些許細軟,你且拿著,權當結個善緣。”
再三推辭後,見便收下了,待謝彆漁夫後一路向東走去。
因林見從小吃住在寺院,最遠的距離也不過是去金龍湖南邊村落去化緣,偶爾聽聞村中人討論起京城繁華,不免心生嚮往。
於是見便獨自一人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。
天色漸晚,路遇一處洞穴,見便進去探了探,查無危險後,便吃了些乾糧睡了過去。
翌日清晨,一滴晨露滴在了他額頭上,他睜眼坐起,突然發現自己的乾糧袋子破了個洞,裡麵乾糧少了大半,於是歎了口氣心中不免苦悶,思索片刻,便把袋子口綁緊了些倒過來拿,也隻能如此了,又吃了些乾糧飲了些露水便繼續上路。
走了一刻鐘見前方一片密林,恐林內豺狼虎豹,便想繞道而行,又轉念一想,乾糧昨夜被老鼠偷吃,路途遙遠,不如去林中摘些吃的裹腹。
見到一旁的樹下拾了一根看起來結實的木棍往林中走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