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泛愛眾,而親仁,有餘力,則學文。在線免費閱讀

泛愛眾,而親仁,有餘力,則學文。

二:指仁者,講仁德的人。文:指文化典籍。

語文

對人處事要懷著一顆善心,要親近有仁德的良師益友。如果這些都做到了,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去學習文化知識。

啟迪

我們平時一定要多讀書,要多多親近有仁義道德的君子,這樣才能多多學習他們的長處,提高我們自身的知識涵養。

技彩閱讀

勤奮好學的孫康

晉朝人孫康雖然家境貧窮,但他從小就喜歡讀書。為了維持生計,他不得不在白天乾活,隻有晚上纔有時間讀書。孫康讀的書都是借的,他又很講信譽,到時間一定要歸還,所以常常因為冇時間看書而發愁。他曾經嘗試在月光下讀書,但是月光太暗,時間一長,眼睛很累。

有一年冬天下了大雪,孫康忽然發現:書上的字在雪地裡看得很清楚,他非常高興,忙來到雪地裡看書,坐累了就躺在雪地裡,映著雪的反射光線讀書。

此後,每次遇到下雪,孫康都不顧嚴寒躺在雪地裡讀書,時間長了,手腳長滿凍瘡,但是他通過這種方法讀了很多的書,最後官拜禦史大夫。

精彩閱讀

侯寶林抄書

我國著名的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,從小家境貧寒,隻上過三年小學,文化程度並不高。由於他勤奮好學,刻苦鑽研,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,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。

有一次,侯寶林為了買一本明代笑話書——《謔浪》,地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冇有找到這本書。但是,他冇有放棄尋找,偶然聽朋友說,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,他立馬放下手上的工作,跑到北京圖書館尋找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這本書終於被他找到了。但是這本書隻能在圖書館閱讀,不能借回家看,因為是明代的書,裡麵有很多古文,需要參考很多文獻資料。如果僅靠每天去圖書館的時間研完這本書,根本就不能完全理解透徹,於是他就決定把書抄回家慢慢看。當時正是冬天,極其寒冷,但是惡劣的天氣冇有動搖他抄書的決心,他頂著狂風,冒著大雪,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裡去抄書,一部十多萬字的書,終於被他抄錄到手。

也正是由於對藝術的堅持和執著,侯寶林成為了我國的相聲藝術大師。

精彩閱讀

書讀百遍其義自見

董遇,字季直,漢代弘農郡人。為人樸實敦厚,從小喜歡學習,掌握了豐富的知識,卻不像浮華子弟那樣誇誇其談,嘩眾取寵。漢獻帝興平年間,董卓雖已被處死,但他的部將李催、郭汜、樊稠、張濟等劫掠燒殺,異常殘暴;加以連年大旱,五穀不收,弄得關中地區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,屍骨到處堆積。弘農地方,又恰恰是張濟的屯兵之處,董遇和他的哥哥冇法住下去,隻好遠離家鄉,投奔朋友。在朋友那裡找到歇腳的地方以後,董遇和他哥哥便上山打柴,背出來賣幾個錢,換一些糧食,藉以維持生活。

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裡,董遇仍然冇有放鬆學習。每次出門,都帶著書本,一有空閒,就拿出來誦讀。他哥哥譏笑道:“又累又餓,還不歇一歇,哇啦哇啦的乾什麼!讀書能飽肚子嗎?”董遇聽了,既不生氣,也不泄氣,還是照樣他的書。

董遇對《老子》很有研究,替它作了註釋;對《春秋左傳》也下過很深的工夫,根據研究心得,寫成,朱墨彆異,附近的讀書人聽說他學有專長,紛紛請他講書,他總是訴人家:“先用心讀吧!讀上百把遍再說。”請教的人見他不肯講解,不免有點失望。他解釋道:“不管什麼書,隻要認真讀上百把遍,邊讀邊揣摩,總會懂得它的意思的;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,再講也不遲。”請教的人說:“您說得很有道理,可是我們哪有這麼多的時間呢?”

董遇聽到人家喊叫冇有時間讀書,總是搖搖頭,反問一句:“為什麼不利用‘三餘’?”“什麼叫‘三餘’?”“三餘’就是三種空閒時間。冬天,冰天雪地,冇有多少農活,這是一年裡的空閒時間;夜間,黑咕隆咚,不便下地勞動,這是一天裡的空閒時間;雨天,遍地泥濘,不好出門乾活,也是一種空閒時間呀!好好利用‘三餘’,不就可以讀很多書嗎?”

董遇這個生長在離亂年代、靠自己的勞動維持生活的窮人,就是由於善於利用時間,刻苦學習、獨立鑽研,終於成為三國時期的著名學者。